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吃的健康,開始關注一日三餐食材的來源。生鮮電商和生鮮新零售的發展給也在這方面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我們可以更容易的知道我們的食材來自哪里,可以更直接的從農場直采。
這種方式在給我們帶來新鮮食材和價格優惠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依托食材重新搭建起了人與自然的橋梁。然而這個橋梁卻很難在另一種生鮮電商的模式上建立出來,這種模式就是生鮮B2B。
不同于直接面對消費者2C的生鮮電商,2B模式的生鮮電商通常是“商家-商家”,或者“平臺/基地-商家”,然后再由終端商家到消費者。
大多數生鮮B2B電商的終端商家是餐廳、飯店、或企事業的食堂。而消費者在這些場所進餐,往往不會像自己直接采購食材時會了解一下食材的產地、種植方式和安全等級。
在生鮮食材通過B2B渠道到各個餐飲終端,似乎也很少關注除了價格之外的東西。在《第三只眼看零售》的一篇關于生鮮電商B2B的報道中提到:
一位餐廳老板手機上安裝了包括美菜在內的8款生鮮配送APP——手機下單,送貨到店,平臺抽成。“這位老板每天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比價,上述8款APP中,誰家某款商品搞活動就訂誰家的貨。除此之外,其余的商品都由他的親戚從批發市場采購”。
消費者如是;
終端商家亦如是;
那么,
作為平臺的生鮮B2B則更是把價格優勢放在第一位。
對比2C生鮮電商和2B生鮮電商網站或手機界面,我們很容易發現,2C的生鮮電商產品描述非常詳盡,產品的特色、產地、種植方式、安全性、營養等圖文并茂,而2B電商的界面則簡單很多,描述也就是幾個重要信息的描述,然后幾個簡單的圖就ok了。
悄然的改變
然而這一切正在發生著變化,這個變化首先發生在新零售的餐飲中。
新零售餐飲正在一步步蠶食著傳統餐飲的市場,消費者喜歡新零售餐飲并非只是“商超+餐飲”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在這里吃飯,你很清楚的知道你的食材來自哪里,是否新鮮、是否可靠。
隨著人們消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對于健康飲食認識的提高,越來越多消費者在外就餐時,食材的安全、營養等成為重要考慮因素之一。在盒馬鮮生、超級物種、7Fresh等為代表的新零售店鋪,讓餐桌上的菜肴重新生動起來,這生動是來自食物的豐富信息,而非油鹽和調味料的味覺刺激。
借助新零售的這些經驗,我們可以判斷,假如生鮮B2B能更好的跟B端餐飲一起搭建好消費者跟產地食材的緊密聯系,這是否會是生產者、流通者(B2B平臺)、商家(B端餐飲)和消費者四方共贏的局面呢?
菜東家集團早在2014年就開始重金投入農產品的信息化建設,投資數千萬打造了信息管理系統,并通過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建設了從源頭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系。菜東家的主要服務客戶是企事業單位的食堂,每家食堂采購的食材都能追溯到產地源頭,正因為有嚴格的保障體系。
菜東家自營配送公司,建立了和學校家長和孩子們的透明供應鏈,每位學生不僅僅可以個性化定制餐飲,還能通過智能終端查看食材的來源以及營養結構,甚至能查看食材的烹飪過程。
這些做法,從本質上講是重塑了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價值鏈。
什么是價值鏈?
通常,生鮮B2B往往非常注重供應鏈管理,總是希望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從而在客戶那里爭取價格優勢。這種方式其實是基于互聯網的產品鏈。
生鮮電商不僅僅是從流通的角度上縮短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基于信息傳遞的價值創造改變了傳統商業的經營模式,這種基于信息傳遞的價值創造正是生鮮電商價值鏈的核心精神。
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的地域環境和飲食差異很大,造就了生鮮農產品的品種、品級、品相極其復雜,加上產地源頭的標準化和品牌化程度低,因而我們不能簡單的通過無公害、綠色和有機三個等級來劃分農產品的價值。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價值鏈的核心基礎,物流與供應鏈的時效保障,讓食材更新鮮更及時的配送到終端,也是價值鏈的重要支撐。除此以外,生鮮農產品的產地信息、種植方式、生產過程、安全等級(農殘、抗生素、重金屬含量等級)等等,都是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給終端商家帶來信譽保障和價值提升,并給消費者創造消費便利和購買價值。這個價值鏈打通了,將是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生鮮B2B從價值鏈入手的三個關鍵點
打通“平臺+消費者”的信息傳遞渠道是生鮮B2B從價值鏈入手的關鍵點,目標是不要讓信息鏈、價值鏈斷裂。
首先是平臺商家需要轉變采購策略,或者是與源頭基地的合作策略。以往的采購策略是尋求量大和價格更低廉的供應商,然而這種做法并不能成為領先企業的重點戰略,因為這個與未來的消費趨勢是相悖的。這種思路發展下去,我們將永遠無法擺脫供應端的低價競爭,將會長期陷入低端競爭格局。
在這種格局下,餐飲商家將習慣性使用低價食材,然后靠重口味烹飪博取市場,這與未來的健康消費理念也是相悖的。當消費者有更多優質選擇時,勢必會淘汰這個模式。選擇更有品質保障的供應商,才是未來的戰略重點。當然這里說的更有品質并不是一味賣高價的“有機食材”。
其次是要很好的把這些信息傳遞到餐飲終端,讓上文提到的那個餐飲老板不再是在8個App中簡單的比價格。現實中,那些有品質保障的生產者(優秀的農業生產基地)是非常愿意把自己產品的“好”詳細的告訴消費者的,而消費者也非常愿意知道食材的來源,食材的特點以及食材的安全性等諸多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在價值傳遞的過程中,大部分的B2B平臺并沒有做好,或者到B端餐飲處就斷鏈了。而在價值創造的體系中,B2B平臺需要自己做好信息的傳遞和價值鏈的傳遞,否則何來價值創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跟這些餐飲終端進行緊密合作,并通過B端餐飲,打通與消費者的溝通鏈條,從而形成完整的價值鏈。對于B2B電商而言,B端的餐飲店并不是你的最終端,消費者才是信息傳遞和價值傳遞的最終端。
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有的餐飲企業依然是傳統思維的商家,未必會認同你的理念,所以價值創造是有市場成本的,但如果能幫助那些只注重低價食材的B端餐飲提前做轉型升級,相信在未來他一定會感謝你。但,如果它依然頑固如舊,不想改變,那么請你提前做好淘汰這些客戶的準備,否則你將會被淘汰掉,淘汰你的不是它,而是市場。